山东非遗民俗大集,走进高铁站

发布时间:2025/2/6 11:26:22

今年春运

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

当火车站遇上首个非遗春节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

招远站、龙口市站、蓬莱站、烟台站

开展了

“潍烟高铁,邀您来赶非遗民俗大集”

主题活动

现场形式多样的非遗技艺展示

令人目不暇接

国家级非遗项目

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

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产生于明末清初,至今已延续传承300余年。该技艺是招远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对原料、水质、气候和环境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采用传统手工生产技艺生产的龙口粉丝,丝条细匀,光洁透明,质地柔韧,在水中浸泡两天不变色、不发涨。

“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如今能让更多旅客了解它的历史以及先进工艺,我感到很自豪。”项目负责人王女士说。


市级非遗项目

烟台剪纸

烟台剪纸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招远剪纸是其中一朵亮丽之花,独具特色。招远剪纸作品多取材于动物、人物、花草、喜庆节令、五谷丰登、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京剧脸谱等,以美化生活、憧憬未来、增添节日气氛为主要表现内容。

烟台剪纸非遗传承人端坐台前,全神贯注地进行创作,其手中剪刀在鲜艳的红纸上灵活游走,纸屑簌簌而下,须臾之间,一幅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便已完成。


市级非遗项目

胶东黄县面塑

胶东黄县面塑起源于山东烟台。面塑源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题材丰富多样,如结婚用的“龙凤呈祥”,小孩儿百岁用的面塑“长岁”,老人过寿用的“九桃一手”等等,不论是可食用面塑还是非可食用面塑都造型精致、栩栩如生,寓意美好。

“这次回家在火车站看到胶东黄县面塑,是一场意外收获。这些作品让我想起小时候过年,家里长辈忙碌的样子。如今看到这些精美的成品,感受到了传承的力量,真心希望这门手艺能永远流传下去。”乘坐G5486次列车回济南的旅客王女士介绍说。


市级非遗项目

黄县布老虎制作技艺

黄县布老虎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手工艺品,传说起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据说,过去人们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令以及新生婴儿“洗三”(婴儿落生三天时)、百日、周岁生日、两岁生日时都会制作黄县布老虎,摆放在窗台或柜顶上,象征驱邪避灾、平安吉祥。

“看到这么多朋友对它感兴趣,我满心欢喜。希望通过我的双手,能让黄县布老虎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这份古老技艺永远鲜活,也愿大家都能在这只 ‘小老虎’ 身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人孙女士介绍说。


市级非遗项目

葫芦雕刻

自古以来,葫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物之一,因葫芦谐音为“福禄”,其枝茎为“蔓带”,谐音为“万代”,故而葫芦蔓带是“福禄万代”“大吉大利”“健康长寿”的象征。蓬莱民间艺人用自己掌握的绝活,在葫芦上描绘出蓬莱浓郁的乡土风情、历史名人、楼台亭阁、海市蜃楼等,释放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海内外。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些葫芦雕刻作品时,瞬间被吸引住了。就拿这个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的葫芦来讲,人物的姿态、神情,还有道具的细节,都栩栩如生。真是领略到了民间大师技艺的高超。”乘坐G5472次列车回济南的旅客杜女士说。


市级非遗项目

胶东花饽饽习俗

面塑流行于整个黄河流域,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都有制作面人的习俗,各地称呼不同,莱山区的花饽饽独具特色,俗称“大饽饽”“枣饽饽”“大桃”等。其造型简洁浑厚、朴实雅洁,它将传统的大饽饽与人物、动物、植物等意象造型融合一体,构成了独特的民俗节日内容,形成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

胶东花饽饽作为山东传统民俗文化的瑰宝,在此次活动中大放异彩。摆放整齐的花饽饽造型精美,色彩鲜艳,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寿桃、寓意年年有余的金鱼,还有形态各异的花朵,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彰显着胶东地区浓厚的民俗文化。


非遗项目与返乡旅途的邂逅

让大家在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中

感受神州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坚定的民族自信

 【关注本网站】:掌握行业实时动态丨铁路招聘丨青岛高铁乘务员丨高铁招聘丨临沂乘务员招聘丨青岛高铁乘务员正规招聘丨高铁招聘官网丨铁路招聘官网丨山东铁路局招聘信息丨铁路局招聘丨济南高铁乘务员要求丨济南高铁乘务员丨济南列车乘务员丨烟台高铁乘务员丨济宁高铁乘务员丨威海高铁乘务员丨济南高铁乘务员招聘官网丨临沂高铁乘务员丨日照高铁乘务员丨淄博高铁乘务员丨潍坊高铁乘务员丨曲阜高铁乘务员丨山东济南青岛高铁乘务员招聘